1)第三百五十五章 刚猛的公羊儒_当不成儒圣我就掀起变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羊儒?”

  林柯闻言眯了眯眼睛。

  什么是公羊儒?

  前世很多不学无术之人,把华夏落后这个原因归在了儒学身上,甚至很多人还叫嚣着外面的人有血性,中华男儿都是懦弱的,这都是因为儒学教的。

  然而真实情况则不一样。

  前世之民族之所以取的“汉”,而非“唐”、“宋”、“清”之类的字,原因很多。

  其中之一就是,汉真正打出了一个民族的气势与气概。

  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一个民族的尊严,便蕴藏其中。

  汉朝是儒家大复仇主义最盛行的朝代!

  为父母血亲朋友而杀人的事情层出不穷,这种事情大多都被社会所赞扬,很多杀人者都会被赦免无罪甚至受到嘉奖。

  而这种“你想杀我,我就算是死也要咬你一口肉”的心气,便来源于公羊儒学派。

  《汉书·匈奴传》云:

  “天子意欲遂困胡,乃下诏曰: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鼎鼎有名的汉武帝依据《公羊传》,仿照齐襄公故事,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

  卫青、霍去病等将帅之才也是那时崛起,汉朝也因此延续了几百年的和平。

  而这种思想最初源于春秋时期。

  公羊曰:“九世之仇犹可报乎?”

  孔子曰:“王道复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犹可报也!”

  孔子并不是一些文化较低的人认为的那种软弱可欺的腐儒形象,而是一个身高一八三,凭双脚周游列国的猛人。

  就如同《论语·宪问》中所书:“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从来不是主张人家拳头达到脸上还笑眯眯说不碍事的人。

  要么审时度势,以后再把这一拳还回去,要么便是当场就还回去。

  而公羊一脉学习孔子的思想,便取了其中的十世之仇尤可报也的思想。

  公羊派甚至宣扬不但当代的仇可以报,即使百世过后依然可以报仇。

  “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林柯念出了这句原话,而后看向众人:“各位可懂何为大复仇?”

  “公羊世家的儒学?”高彦和吴俊对视一眼,摇了摇头,两人都未曾了解,只是听说。

  “公羊儒一脉,最广为人知的应当是董仲舒董圣。”闻梦皱眉:“不过这一脉的收徒极为严格,现少有弟子在世。”

  僧人这时却道:“小僧倒是听方丈说起过,说公羊世家的人不拘小节、豪爽奔放,却不是世人想象中睚眦必报的样子。”

  中年道士猜测:“这大复仇之理,可是与董圣所言的‘大一统’之理相当?”

  青年道士没说话,而是看着林柯,等着林柯讲解。

  林柯又笑着看向小二和阿水:“你们可知晓?”

  “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