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五章 刚猛的公羊儒_当不成儒圣我就掀起变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复仇?没听过。”小二晃了晃脑袋:“难不成还有小复仇嘛?”

  阿水也摇了摇那硕大的牛头,不过眼神深处似乎有光芒在闪烁。

  林柯微笑:“大复仇,即以复仇为大!”

  众人恍然。

  而林柯则是在亭中迈步,口若悬河:

  “《礼记·曲礼》云,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无论仇人在哪里都要找到杀死他。

  兄弟被人杀了要随时带着兵器准备报仇,而朋友被人杀了要么你为朋友报仇,要么离开这个国家,反正不能和他同处一国。

  “……此为孔圣之语,孟圣亦有言: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

  你杀我爹,我就可以杀你爹。

  你杀我兄弟,我就可以杀你兄弟。

  孔孟儒学直截了当,根本不讲那种莫名其妙违背人性的道理。

  当然了,所谓的复仇,只是对于仁之一字的解释。

  仁的概念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其中孝在第一位。

  这种顺序包含了儒家对“人”、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学思考。

  不像宗教文化认为人是上帝创造,所以自己的生命是上帝给的,感恩的是上帝。

  孔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父母给的,父母不但怀胎十月生下自己,还含辛茹苦的养大,所以恩情包含生恩养恩。

  此恩何以为报?以孝为报。

  这是儒家的伦理基础,故而古代中国多以孝治天下,也有举孝廉,甚至一个人如果孝顺,还会得到闻者的赞叹和贵人的赏识。

  既然“仁”是分亲疏等级的,那么为父母亲朋报仇就有了道德基础,因为对他人的“仁”不及对父母亲朋的“仁”重要。

  当然了,林柯也知晓,公羊儒之所以不是疯子儒的原因。

  孔孟提倡复仇,只是提倡仁义二字的某一个概念。

  而公羊儒虽然主张大复仇,但是也对复仇提出了非常明显的要求和界限的。

  “……你们的先生,是否和你们说过这些?”

  林柯说完孔孟的语录,笑着问阿水和小二。

  小二挠了挠头:“好像……说过?”

  阿水则是眼神笃定:“说过!”

  林柯看着直起身子、聚精会神的阿水,笑着摇了摇头:“公羊之儒,不仅仅要复仇,还需要有复仇之因与复仇之理。”

  “复仇之因,在于你要为谁复仇,那人的关系、恩情于你是怎样的。”

  “知晓复仇之因,你才好界定,怎样去复仇为好,怎样去复仇才算得当。”

  “否则,别人杀了你家一只猫,你就去杀人全家,那世界岂非礼崩乐坏?”

  因果对应!

  你杀我亲人,我杀你亲人。

  但是你杀我养来过年吃的土鸡,你除了鸡成本外再加两百块钱给我当做赔偿就算复仇了。

  君子,将就对等。

  “而复仇之理,则在于正。”

  “你父亲因为无辜被杀,你当然应该报仇,但是你父亲若是因为作奸犯科而被杀,别人留你性命也算是没有斩草除根,你却去复仇?那公理何在?”

  你父亲若是因被抢劫、被图财害命之类的原因而被杀,那你复仇应该。

  但是你父亲因为去强了一个清清白白的黄花大闺女而被那大闺女正当防卫打死?

  你好意思报仇?

  “故言,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推刃之道也。”

  “孟圣曾言: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若有仇且占理,即便是圣皇在前亦可抽刀!”

  林柯口中说着这种大不敬的话,不过众人却没有说什么,因为这句话不成立。

  圣皇没有视天下为草芥,反而事事以天下为重,甚至还极大地让权于三公十二部,深得天下民心。

  在座几人都没觉得林柯在侮辱圣皇,他们都知道林柯只是举个例子而已。

  “除此之外,还有一句……”

  林柯看向大水牛阿水的双眸,眼中精光一闪:

  “所复者惟杀者之身。”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