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三十八章 永乐城外_寻情仙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舀一勺稀的,见不到多少米粒不说,还是半勺。

  其他权力更大的人会做什么事,根本是不消说的,大家都懂。

  李永生对此也无能为力,整个社会就是这样的风气,他只是观风使,不是纠风使。

  不过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他表示这里只是个暂居之地,你们临时住在这里没问题,但是自己没有存粮的话,最好抓紧时间开一块地种粮食。

  也有人怯怯地发问,雷谷不是搞赈济的吗?不能弄点粮食来?

  李永生对这个问题颇为无语:雷谷在你们眼里,就是这么个形象?

  雷谷是赈济灾民的,这个不假,但是就算在三湘,那也是以工代赈,绝对不是养闲人。

  目前在豫州,雷谷没有这样的义务,也没有做这种事所倚仗的组织基础。

  最关键的是,他没打算在豫州待多长时间,赈济一两天算什么事?

  这些话解释起来太麻烦,所以他表示:我们只是路过,要不了多久就要走人,你们真想得到赈济,那去三湘雷谷好了。

  反正我的话只是说一说,你们也只是听一听,种不种粮食,都在你们自己选择。

  然后他就将此事丢到了脑后,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去做:给郑王点颜色看看。

  该怎么收拾郑王,他和祭强有不同的观点,祭真人认为,应该将郑王勾结揶教,破坏中土气运的事情,通报给官府甚至朝安局。

  在他看来,郑王毫无疑问犯了大忌,触及了一些底线,再加上此人现在纠集兵马,跟朝廷为敌,只要上面掌握了这些情报,处理郑王就很简单了。

  但是李永生不这么看,经过了这么多事,他对朝廷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实在是太清楚了——别的不说,只说想将“勾结揶教”四个字落到实处,那就不知道要用多长时间。

  当然,郑王是否勾结了揶教,谁也不清楚,但是李永生在意的不是这个问题,他在意的是,在这样扯皮的过程中,黎庶要遭受多少磨难。

  朝廷的做事效率,真的令人不敢恭维,宁王府和蜀王府已经发生的事情,足够证明了。

  尤其坑的是,朝廷现在忌惮太多,哪怕郑王府真的勾结了揶教,也很可能会被冠以“大局感”三字,轻轻地遮掩过去——中土的情况已经很糟糕了,不能再乱了。

  就算朝安局出面,也不能端了郑王——事实上,朝安局还有多少可用的人,那也是难说。

  有鉴于此,李永生认为,与其等朝廷公断,不如自家先行动起来。

  朝廷等得起,黎庶真的等不起——待那些扯皮尘埃落定,不知道会饿死多少人。

  所以他表示,“不等朝廷的处理结果了,咱们自己行动吧。”

  祭强见他执意如此,也是有点无可奈何,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做配合的。

  雷谷的人拿定了主意,他只能服从。

  更别说李永生的战斗力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