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442章 活罪难饶_逍遥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的疆域内,火硝的产地屈指可数,而且随着火硝用量的快速攀升,其资源呈现出日益枯竭的态势。

  在李中易的记忆里,残留着四川江油的硝石,产自重华镇老君山的记录。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在明清时期,重华镇老君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火药原料生产基地。

  明朝应对敌人所用火药基本以十万斤计,同时九边备火药百万斤,这个数量对于世界上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而言,可以说是天文数字。

  长达五年的金川之役,清军的火药消耗高达四百二十多万斤。当时清军所需的火药,基本上由重华镇老君山供给。

  这么绕了一圈下来,伐蜀,显然成了当务之急!

  李中易心里很清楚,由于契丹人是马背上的民族,迁徙性很强。只要耶律休哥成心避免战略性的阵地决战,并采取诱敌深入和坚壁清野的策略,很难一举消灭之。

  和契丹人的国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对于这一点,李中易的头脑异常之清醒。

  想当初,金灭辽的时候,战争也足足打了十年。

  金国的女直人,属于半游牧半渔猎的民族,尚且需要十年灭辽,更何况是农耕文化的大汉民族呢?

  汉武帝前期,靠着卫青和霍去病这样的天才,也只是做到了让匈奴人暂避锋芒。

  等到汉武帝统治的后期,卫青和霍去病相继去世之后,汉匈之间的战争又成了败多胜少的劣势局面。

  其中,最令人扼腕叹息的要数贰师将军李广利。李广利卷入了巫蛊之祸的政治漩涡,导致求胜心切而失败。最终,全军覆没的李广利投降了匈奴,次年被杀。

  国战就是国战,切不可急功近利,或是马虎大意!

  在李虎的的陪同下,李中易在火炮作坊内,一连待了三天。

  这三天内,李中易完全没有闲着,他一边走一边看,始终在琢磨一件事:怎样让订立的操作规范,符合现实生产的需要?

  科学的归科学,科学是有规律的!

  政治的归政治,政治也是有规律的!

  李中易自己关在房内,对照着现有的操作规范,进行了第一次大范围的修订。

  修订操作规范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人才比器物更重要,必须尽量减少生产实验过程中的人员伤亡。

  连续三日之久,李中易的一日三餐,都是在房间内吃的,他半步也没有离开过书房。

  到了第四天的傍晚,李中易终于写完了最后一个字,扔下手里的碳笔。

  李中易信手端起茶盏在手,望着桌子上的厚厚一叠纸张,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什么叫做与时俱进?这便是了!

  完成了修订工作之后,李中易推开房门,走到户外,一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一边思考怎么对付京城里的那帮子儒生。

  根据缇骑司和警政寺的密报,京城里的儒生们依然还在吵架,吵架的焦点依然集中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