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81章:逐渐复苏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该抓的抓,该杀的杀,该送去挖矿的,那就不能让他在原地过舒服了。

  大搬家折腾一次,不论是朝廷的钱,还是朱慈烺的钱,都已经被花的差不多了。

  朱慈烺的钱大部分都借给户部来应急了,总额高达五十亿银币,还款估计得用一百年……

  换成其他皇帝,别兜里没钱,就算有钱,譬如万历大爷,也肯定不会借给朝廷来用的。

  朱慈烺就没这个顾虑了,不定大明都亡了,自己还能苟活着呢!

  只要善于苟活,自己的性命就可以尽可能地被延长。

  让朱慈烺感到欣慰的是,在自己的鞭策下,到邻三年岁尾,大明新本土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两亿两千万吨。

  根据户部的户籍,各地再巩固两年左右,坚持稳产,在没有重大灾的情况下,那就彻底不用担心饥荒问题了。

  此时,皇次子朱祥圳所管理的地盘由于连年丰收,已经可以向大明本土出口粮食了,而墨州的情况也相似,南美各地更是如此。

  印加帝国一直是大明牛肉的头号进口国,还有羊肉、猪肉、麦、豆类、海鲜、水果、皮毛制品。

  长子朱祥堂的澳州倒是没有那么乐观,不过完全可以喂饱所有新移珉,凡是沿海定居的百姓,倒是隔三岔五能够吃到海鲜。

  大明帝国内部的三大主要农作物和肉类进口方,其实是闽国、北美、南洋,法国算是头号外部进口方,印加与荷兰分列二三位。

  眼巴巴地盼了好些年,大家总算是等到了明帝国有求于自己的时候了,当然是手里有啥都向对方倾销过去。

  本来某些国家还打算待价而沽,打算尽可能地卖出个好价钱,没想到生意很快就被第三方给搅合了。

  这个第三方就是印加帝国,与大明帝国的官方关系很好,两位皇帝的私人关系更好。

  波洛跟下面的农场主一样,都希望与明帝国建立获得长期且稳定的供应关系。

  譬如所有果农,我今年大丰收,你可以全买走。

  我明年欠收,你却不要了,水果岂不是全都得烂在地里?

  先找海外买家,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啊?

  可能只多耽误一时间,水果就开始大规模腐烂了……

  凡是生鲜食品,全部都要提前一年,甚至几年签署供应合同。

  明帝国在这方面做得最好,一直信守承诺,从未中断过,没让印加农户蒙受损失。

  你以为这是应该的?

  那就大错特错了!

  关系再好,也需要利益来维持。

  这是大的人情,到时候就要还的!

  等朱慈烺有求于波洛的事后,后者就绝对不能推脱了。

  依然会以市场价供应,不会借机抬价,否则就让盟友太伤心了。

  只要印加的供货价保持稳定,其他国家就不好跟明帝国谈判涨价的事情了。

  法国虽然是明帝国的头号进口方,但是自己本身也在搬家后的恢复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