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7章 新坑和脚印_重回八零年,赶山也是一种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7章新坑和脚印

  不管是鱼还是林蛙,被笊篱甩到冰面上后,一会儿的工夫就被冻住了。

  而且冻住的形状各式各样,很少有直溜的,特别是林蛙,姿势更是千奇百怪,有好几只都是保持着刚刚跳起或者刚刚落地的姿势。

  不得不说,这场面也正经挺有意思的。

  在东北,人吃鱼的话,只吃大鱼,半斤以内的鱼都是喂猪或者鸭子大鹅啥的。

  所以木雪离他们四个人,把半斤以上的鱼全部装进了麻袋,而小鱼就直接扔在冰面上不要了。

  就在四人打算系上麻袋口的时候,王安突然想到了家里的小猞猁。

  于是王安对木雪离和王利说道:“雪离,老五,你俩把小鱼挑大的也装点,我拿回去喂猞猁。”

  王利闻言说道:“四哥,咱们屯旁边的河里鱼多了,等咱们回去了,也抽空去抠点呗。”

  王安点了点头道:“嗯呢,回去再说回去的,这凿个冰窟窿多费劲啊。”

  王利“噢”了一声没再说话,便跟木雪离一起挑小鱼中的大鱼。

  装完冰面上的鱼后,众人开始无聊的等待了起来,这些鱼今晚肯定是够吃了,但明天早上还没啥吃呢。

  等待的过程中,几人不时的用铁锨搅动一下冰窟窿里的水。

  这样做的原因是防止水结冰,重新封住冰窟窿,导致鱼们不往冰窟窿这里聚。

  又过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冯成民再次拿起了大笊篱,然后就是各种鱼和林蛙都被甩在冰上的画面。

  这第二次的收获,比第一次的还要好,并且大鱼也多了起来。

  感觉差不多了,一行六人便拿着工具抬着鱼,往爬犁跟前儿走去。

  不得不说,这山里的洼地,可能是因为没人在这儿扣过鱼的原因,这出鱼量是真的很可观。

  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几人就抠了一百三四十斤的鱼。

  就这,还得把凿冰窟窿的时间算在内。

  不过像鳌花和山鲶鱼等比较好吃的鱼,每样都只有两三条或三四条,加上最大的鳇鱼,还不到总重量的一半。

  最多的还是草鱼鲤鱼和鲢鱼啥的,至于鲫鱼和一些小杂鱼,都留在冰面上了,因为在东北,基本没人吃鲫鱼和小杂鱼。

  鲫鱼这玩意儿本身没多大,还浑身全是刺,吃点肉都不够费劲的。

  至于说鲫鱼熬汤好喝,倒是事实,只是这年代,有肉吃,谁还喝汤啊?

  再说汤这个东西,是用来灌缝的,只有填饱肚子才是第一要务。

  其实就这么一个冰窟窿,是能出好长时间鱼的,若是几人不走,再等上一会儿的话,那还能捞不少鱼。

  不过这黑天半夜的,整够这些人吃的就行了,整太多也没啥用。

  很快,几人就回到了爬犁跟前儿,而王大柱等人,已经将水烧好了,还削了很多用来烤鱼的木头棍子。

  冬天从冰窟窿里刚抠出来的鱼,不开膛直接炖也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