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4章 观摩会_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西比较少,受不了海腥味,可能还是喜欢吃牛羊肉多一些,我感觉海鲜在西北城市的市场可能会一般,顶多尝尝鲜。”

  “又想省那点覆膜费用了吧!”

  农户们自然是懂这个道理的,尤其是种了天玉1号的农户,更是纷纷吐糟。

  在郭阳身边工作了几年,他早已不是愣头青。

  罗修也将郭阳的一件衬衣拿给了宁小婧,宁小婧直接就披在了露出的香肩上。

  观摩会在玉门举行。

  迎上来的卫关笑道:“还没有,这是试验品,西北暂时就只有这两台,余总让人送过来的,非得让试试。”

  也因此,在自由参观了会儿后,两台与众不同的玉米收获机成了全场最受关注的点。

  “市场还是有的,而且土生土长的盐碱地海鲜,风味上应该也是能接受的。”

  休息了一夜。

  “那岂不是还得等好多年?”宁小婧笑道,身上穿着的碎花裙此时略显单薄,皮肤在夜色下呈现冷白色。

  “靠,原来是缠草了。”

  台下,则是一排排简易的塑料凳。

  “这是进口的机器吧!”

  “我看是你惦记着吧,你个假西北人。”

  由于土地多,长期以来,在农业生产上耕作粗放,养成了重用轻养,重种轻管的习惯。

  “应该是吧,国产的大都是背负式的,而且哪有这么大啊!”

  接连两天,郭阳将积累下来的事务一扫而空,整个人像祁连雪山一样变得通透了不少。

  “有这产量还怕什么成本。”

  尤其是阿魏戈壁,冬天温度最低能达到零下四十多度,一些难度较大的戈壁滩必须先平整,再把上面的戈壁石料等挖掉,然后覆土。

  江水长,秋草黄。

  而除了玉米,郭阳感觉最抢眼的是两台正在采收玉米的大块头收获机。

  “很好,在抗性上没啥问题,玉米的长势也让农户很满意,都是老手,一搭眼,就能估個大概产量。

  郭阳想了想,“暂时还不用,主要是育种研发人员以及能接触到亲本材料的生产技术人员。”

  这话刚说完,几十米开外的一台机械就停了下来。

  “嘿嘿,建国你不也是种的天玉1号,今年的产量能达到3000斤不?”

  因为地理气候的原因,玉门农业种植条件存在无霜期短,热量欠佳等限制因素。

  丰凯农机也调遣了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带着各种用以维修和更换的零配件支援了过去。

  富贵是这片地的农场主,说道:“对,天禾会提供配套的栽培技术方案,玉米全部进行覆膜或盖沙进行人工气候补偿,同时还有其它诸如膜下滴灌、干播湿出等技术。”

  “我今年种的青贮玉米,现在也到乳熟期了,预估收青贮一亩地才几百块钱。”

  “还有个原因伱们发现没,这两台收割机粮仓大,装的粮食多,中途不用停得少,自然速度就快了。”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