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1章 沧海桑田的神话_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老汉正是老丁,也是人群中最像普通种植户的人。

  老丁难掩激动,支支吾吾的说着,“…过年的时候已经收了茬辣椒,卖了1.5万元,现在这茬蜜瓜长得好,也能卖个6000多元,除去成本,还能落个一万七八。”

  “你家几个人种菜?”

  “我和老婆子两个人,忙的时候也要请人。”

  大领导神色讶异,这收入可真不低了,也不像是地方安排的作秀,他看了好几个棚,长势都不孬。

  “节水呢?”

  “种小麦每亩每年需水450方,温室只需280方。”

  老丁回答的有点机械,仿佛是在背诵一般。

  但大领导感觉这才真实,他回忆了下此前遇到的村民,仿佛是精心安排的一般。

  每个人都那么的健谈。

  还有这温室节水的效果也确实好,更低的耗水,更高的产值。

  他想起此前看过的专家报告,“石羊河上、中、下游的综合治理,都要围绕一个水字来进行。”

  节水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

  田野街巷,大领导的脚步匆匆,冷不丁的问道:“青土湖在哪里?现在还有没有水?”

  陪同的县委人员无奈的说道:“干了……”

  大领导听完神情严肃。

  “走,去青土湖。”

  大领导透过车窗,看着广袤的戈壁上,宁静的盐碱滩永远静止不动,盐碱滩的荒芜凸显出苍白与贫瘠。

  一片随风舞动的废旧地膜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里以前是耕地?”

  县委领导说:“是,现在已经进行了生态移民。”

  “那沙海农牧怎么不一起流转了?”大领导好奇的问,“沙海农牧的地界是不是挨着这块戈壁滩的。”

  县委领导硬着头皮解释道:“是,进了青土湖沙区就是沙海农牧的范围,这片地是以前老百姓弃耕后才成了荒漠……”

  “是地里沙子太多了,老百姓才被迫搬走的吧。”

  县委领导尴尬的笑了笑。

  盐碱荒漠戈壁绵延十数里。

  正当大领导的眼睛要被这亘古不变的单调、荒凉逼到疲倦时,一抹翠绿欣喜的闯入了眼帘

  眼前的景色焕然一新。

  荒芜贫瘠的盐碱地消失,一排排井然有序的梭梭林由远及近。

  黄沙和绿色在这一刻交相辉映,仿佛是大漠中的绿色长城,牢牢的抓住了流沙。

  一边孤寂荒凉,一边生机盎然,两块紧邻的土地景色却如此割裂。

  大领导没有多问。

  县委领导却紧张莫名。

  沿着蜿蜒的沙路前行,窗外的梭梭倒映而去,无穷无尽,绿色仿佛延伸到了天际。

  前方热火朝天的景象吸引了大领导的注意力。

  沙漠里插满了彩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劳动者的欢声笑语飘荡在明亮的天地间,沉寂的大漠变得更鲜活了。

  踩在沙子里的人,也一边干活,一边不停地张望。

  看到这儿,大领导让车停下,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