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53章 第六十七 育种科研人员多少有点犟_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米品种之一,何况还有先锋公司的技术支持。”

  听到李灯海摆出先玉335,郭阳顿时就不乐意了,你如果说登海系列我还可以给你留点面子。

  “呵,先玉335?能比得过天玉1号吗?”

  “而且嘉禾有更充足的资金,更好的实验环境,技术上在生物育种方向上也有了重大突破,就等着梁哥这样的人才来组织玉米基因育种。”

  李灯海立马反击,说出了他时常挂在嘴边激励研发团队的话。

  “多少箱的演算纸也算不出一个良种,条件再优越的实验室也代替不了酷暑严寒下、疾风暴雨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虔诚劳作,

  如果你不甘心做一个庄稼汉,像养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年年月月地伺弄它,机遇随时可能从你身边溜走!”

  郭阳仿佛看到了梁国的眼睛在发光,最终只能含泪离开。

  唉!

  理解不了这些人的脑回路。

  杂交育种虽然比传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要有效率,但想保持遗传后代的性状稳定性同样需要经历多代回交。

  其过程不仅耗时较长,且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但怎么办呢?

  这些老前辈只相信天道酬勤。

  只相信一年年的付出,一天天的实干,在风雨中抢时间,在烈日下抢效率。

  汗灌黄土育一苗,倾注心血,只为一苞。

  郭阳只想说,大佬,落伍了。

  现在世界的主流是生物育种技术,是分子标记,是染色体工程,是基因工程……

  在老一辈育种专家身上接连碰壁,郭阳也不得不调整了方向。

  干脆招一批高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得了,从新培养。

  只是费点心罢了。

  一批一批的换,大浪淘沙,总有金子能留下来。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