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3章 蛰伏18年的先锋集团(求订阅!)_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调研,开展研究,培育品种。

  瞬间过去了十几年。

  经过坚持和努力,终于培育出了先玉335系列玉米杂交种。

  贫穷的农民渴望增产增收,远虑的政府担心‘粮食安全’,种业老板期盼获取丰厚利润。

  先玉335是先锋公司在华夏土地上培育的适合华夏农民种植的品种。

  对农民来说,就如同天上掉下的馅饼,因为它能增产增收。

  相比之下,国内的育种氛围就浮躁多了。

  育种研究五年为一周期,要申报课题、争取经费、应付检查、评比验收;

  要承受一年一报告、三年一大结、五年出成果的压力;

  还要追求提级、升职、涨工资的目标。

  所以育种立项时更愿意承担‘桃三杏四梨五年,种枣一年就见钱’的课题。

  更有快捷者,比着瓢,画个葫芦,直接引用材料,套搬育种方法。

  一两年就吆喝着,类郑单958,类先玉335上市了。

  先玉335的选育则是另一番场景,规范化、程序化、数据化的商业育种平台。

  有预见性的育种,资源共享,育种目标紧贴市场,经费充足,方向明确。

  每个杂交种商业化前至少要经历100多个试点和200多个农民地块种植试验。

  育种人员也没有争经费、评职称、报成果的困扰。

  兢兢业业,专注研究,耐住寂寞,经受失败。

  十年磨一剑,一出手即风风火火,遍地开花。

  同样的,郑单958、农大108和掖单13等国产优异品种,也都是在专注研究,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培育出来的。

  以郑单958为例,其育种者从事玉米育种20年,没有育出优秀品种,没有高级职称,甚至没有相应的福利待遇。

  退休后,其在没有经费支持的情况下继续研究,没有试验场地。

  最终,在基层一家农场育成了郑单958,此后,连续9年居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第一位。

  郭阳沉思着,

  郑单958,先玉335。

  这是天玉1号当前和未来的强力竞争对手了。

  未来10年,国内杂交玉米种子的头把交椅只会在这三者中诞生。

  说实话,郭阳有绝对的信心。

  他对郑单958太熟了,

  对其优缺点了如指掌!

  至于先玉335,虽然比郑单958品质更好,产量抗性更优异。

  但才上市推广的品种,也只配捡拾天玉的残羹剩饭了。

  玉米种业的王者只能有1个。

  天玉1号!

  ……

  “谁有958,今年准发家”,徐小雪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回到城市的她,又恢复了都市丽人的模样,青春靓丽,肤白貌美,曲线婀娜多姿,惹人注目。

  只是其精神状态好像还没从乡下带回来。

  用句不太雅观的形容,仿佛一条在乡下住了一个月,又突然回到城市的狗子。

  既放心不下不下村里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