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9章 河工总关天下事_宣和轶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让黄河东流还是北流,成为了朝廷争论的焦点,部分大臣出于稳固边防的想法,坚持要让黄河回河东流,为此不惜三次大规模修河,然而咱们的黄河母亲用响亮的大逼斗告诉了北宋君臣:老娘想在哪里入海就在哪里入海,就是要北流。

  在元符二年后,大宋君臣都明白,北流不可更改,但是花费的代价实在是太过于惨重了。

  此时唐恪又提出治河,让赵佶十分警惕,生怕再次引起朝廷动荡,但是河工确实是大事,不能轻忽,自己对于水利,怕是束水冲沙之外什么都不知道了。赵佶本着专业事找专业人的想法,召集政事堂诸位和都水监、工部的相关官员商量此事。

  赵佶将唐恪的劄子交给政事堂诸位问道:这劄子想必诸位已经看过了,河工国家大事,一旦失误,不但空耗国帑,而且百姓受苦,危害不浅,务必要周全啊!

  韩忠彦作为首相,当先发言道:河工大事,岂可纸上空谈,不若让都水监官吏取舆图直视,说明黄河、汴河情况,再简派干吏督促河工,方能稳妥。

  赵佶点头,都水监监丞王今图、李伟携带地图进殿,向赵佶说明情况,其实自从黄河北流,黄河已经较为稳定了,只要在容易决口的地方加固堤坝,正常的巡河即可,要命的是汴河。

  汴河是漕粮入京的必由之路,南方诸路的钱粮,都要自汴河转运入京,但是汴河并不是天然河流,而是人工开凿的运河,汴河取水于黄河,但是这几年来,黄河屡屡决溢,导致入河的水流多少无常,且黄河水泥沙太多,淤积于汴河,抬升河面,导致汴河成为悬河,对开封构成极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此事,从仁宗到哲宗,宋廷尝试引洛入汴,但是洛河水远不能和黄河比,洛河水少,根本不足以支撑汴河行船。万幸现下黄河稳定,汴河又自黄河取水,所以今年漕运,还算顺畅,但是都水监也说道:汴河现在淤塞严重,行船日益困难,急需疏浚。

  赵佶问道:以往朝廷怎么疏浚汴河的?韩忠彦说道:以往自然是征伐民夫,还有厢军、清河兵,要是人手不足,还要抽调一部分禁军参与。现在差役法不行,改行募役法,还要招募民夫,这次还需提前准备,还有大量的物资。

  赵佶知道,这又是一笔不菲的开支,疏浚汴河每次动用的民夫、士卒都是以数十万计,为了保障汴河的通畅,宋廷还专门设置了清河兵来守护汴河。

  吕惠卿说道:官家,疏浚汴河并非只有投入,汴河於田,对两岸农田也是十分有利的,浊流经过,泥沙停积,其地最为肥美,旱涝无虞。淤积过后的农田,由原先亩产五至七斗提高到两三石,增长了至少三倍。此事对于两岸农户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赵佶笑道:吾当然知道淤泥肥美,只是疏浚汴河,事非易也!招募民夫,调集厢军禁军和清河兵,还有各项物资,大量的物资一般也是各地厢军收集转运的,疏浚汴河,一般春日备料,隆冬疏浚,因为冬季黄河水少,汴河不能行船,正好疏浚汴河而又不影响漕运。

  赵佶想了想说道:着都水监巡查黄河各堤坝,沿河各州县也要加固堤坝,三司和州县准备疏浚汴河的材料。赵佶咬咬牙,起身说道:今岁,疏浚汴河!

  喜欢宣和轶事请大家收藏:宣和轶事书海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