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7章 帝王耳聋目不明(五)_宣和轶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俅走后,赵佶带着几个亲从官在垂拱殿外踱步,赵佶的想法很简单,皇城司负责对禁军的监视,高俅在东京对百官展开监视,日后组建推广到全国去。但是其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就是各种情报、信息的分类与传递,大宋虽然有邮驿制度,但是一来是整体速度还是很慢的,只有一些军国大事,动用金牌急递,才能提高传递速度。而且情报的传递最重要的就是保密,邮驿传递显然不能保密,只能让当地的走马承受来办理此事。

  比传递更重要的是分析处理情报信息,指望这些刺探情报的逻卒自己去分析处理情报显然是不靠谱的,赵佶需要建立一个情报分析中心和指挥中心,来协调处理此事。

  孙子曰: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情报信息不仅关乎赵佶能不能坐稳位置,更关乎大宋的国运,赵佶怎么能不担心。大宋这些文官武将,要么高谈阔论,动辄不战而屈人之兵,要么在战场上敢打敢拼,但是对于谋篇布局,不甚了解。大宋的情报工作,虽然不能说差,但是也谈不上好。

  之前的情报工作,主要有枢密院和皇城司承担,大宋对辽的情报工作还算不错,一来是自太祖以来,都把契丹视为心腹大患,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而且契丹自立国后,历代皇帝都笃信佛教,大宋的间谍往往以佛教徒或者僧侣为掩护到契丹境内侦察,再加上北方汉地还是有非常多的汉人,不少人还曾经心向大宋,对于契丹的情报,大宋做的还算不错。

  对于西贼,大宋的情报工作就十分失败了,首先就是从上到下对西贼的轻视,其实在李继迁时代,就有人向宋廷通报过李继迁的种种异动,但是宋廷不以为意,认为李继迁不过是疥藓之疾,根本不足为惧,到李元昊起兵的时候,宋廷仍然没有引起重视,最终好水川、三川口之败,宋军也是败于情报失利。

  殷鉴不远,赵佶决定加强情报信息的收集,利用榷场对西贼腹地的兵要地志加以勘察收集,同时向西贼派遣间谍,策反西贼内部如同仁多保忠这样的人。

  不管是枢密院还是皇城司、班直刺探来的情报,都会汇总到赵佶这里,赵佶需要一个机构来协助他分析研判各种信息情报。赵佶也考虑过在枢密院下设立一个机构专司此事,但是这种想法很快被他自己否定了。一来是一旦这些搜集来的情报到了枢密院这里,赵佶扩大皇城司和利用班直搜集情报的事情必然隐瞒不住,到时候肯定会多生事端,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