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5章 第三号工程_最强旅游直播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由向下挖掘的竖井、地下横向的渠道以及地面渠道和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南朝宋盛弘之在《荆州记》中记述隋郡北界有厉乡村,村南有重山、山下有一穴。

  父老相传云,神龙所生林西有两重堑,内有周围一顷二十亩地,中有九井,神农既育,九井自穿。

  又云,汲一井则众井水动,即以此为神农社,年常祠之。

  九井自穿相通,一井牵动众井,刚才我所说的这段话其实说的就是一种类似于坎儿井的设施,与地下暗渠相通的坎儿井结构相同,神农是我国农业和医药发明的传说人物,把穿井与他连在一起,可见其历史悠久。

  司马迁也在《史记·五帝本纪》说过瞽叟(gou)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舜穿井时,就挖了一条从旁出的'匿空',也就是地道,这与坎儿井的挖掘方法极其相似,如果'匿空'为水平地道,就是坎儿井,这个记载比传说波斯有坎井的是的要早1000多年。

  至于我为什么说坎儿井可以和京杭大运河以及万里长城相媲美,这一观点虽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甚至有些人根本就没有听过,但是咱们不得不说坎儿井也是一个奇迹般的水利工程。

  要了解这个就需要了解一下坎儿井的工作原理了,大家可以看一下咱们眼前的沙盘,就是把远处天山上冰雪融化而成的地下水引到吐鲁番盆地中,进行农业灌溉。

  由于天山挡住了北方带有水分的空气,吐鲁番盆地的北部已经变成了火焰山,盆地中更是没有太多的水源,因此如果没有坎儿井,吐鲁番盆地根本不适合生存,更不要说如此繁荣了。

  根据1962年统计资料,咱们国家新疆共有坎儿井约1700多条,总流量约为26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约50多万亩。

  其中大多数坎儿井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盆地,如吐鲁番盆地共有坎儿井约1100多条,总流量达18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47万亩,占该盆地总耕地面积70万亩的67,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按照我的理解哈,只要是对人民群众有利的工程,而且这里建造起来确实格外的困难,毕竟这是在干旱无比的戈壁滩上,甚至穿过了火焰山才出现的水利工程,那我觉得它就当得上咱们国家第三大工程的称号了。”

  在沙盘前,张扬站了大概10多分钟的时间,而且随着他在这边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通,也是引起了身边一些同样进来参观游客的赞同。

  话音一落,一阵‘啪啪啪’的掌声在旁边响起,沉浸在刚刚解说中的张扬被这一阵掌声吸引,转过头去才发现不知不觉的自己身边居然被吸引过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